9月5日下午,由休宁县政府主办,县教育局和县科协协办的全国科普月休宁县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山新教育学校举行。该校八年级470余名师生参加。
副县长吴喆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与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关心和支持休宁科技发展的第十三届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飊表示衷心感谢。
吴喆强调,科学是照亮未来的明灯,科普则是传递光明的桥梁。近年来,休宁县始终将科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田间地头的农技推广到校园中的科学课堂,不断探索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科普形式,推动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本次全国科普月活动,是休宁县首次以更高规格、更广维度参与全国性科普活动,既是对以往科普工作的总结与提升,也寄托了让科学精神在休宁大地深深扎根的新期望。科普月期间,该县将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科普巡讲、科技下乡、科普展览等多项活动,推动科学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惠及不同年龄和不同行业的群众,实现人人参与、学有所获。
启动仪式结束后,开展安徽省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沈飊以“人造太阳与未来能源”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核聚变能源这一前沿科学技术,为在场学生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使大家深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接下来,该县关工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汪士奇通过“一块红布”“一担米”“一次战役”“一群烈士”等感人故事,生动讲述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石屋坑军民鱼水情的动人历史,引发学生们心灵共鸣。
撰稿|汪士奇
初审|方 震
终审|廖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