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风采

【强国复兴有我●科技工作者风采】2022年“黄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余文凌事迹介绍

发布日期:2022-05-26 15:22信息来源:市科协 作者:市科协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有这样一支公安队伍,你或许还很陌生,他们不是站在打击犯罪、为民除害的第一线,而是默默奋斗、辛勤耕耘的幕后英雄——公安科信民警,余文凌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余文凌,39岁,中共党员,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现为黄山市公安局警务技术三级主管,副高职称。自2008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现任安徽省公安厅公安科技信息化学科组教官、安徽省公安科技信息化专家,并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得网络工程师中级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认证。其参与设计开发的《民爆企业安全作业动态监管系统》获得第五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二等奖和第三届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2016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黄山市公安检查站管理系统》获得全省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银奖;2019年参与的《公安社会信息采集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收录于安徽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并颁发了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获得2012年度个人三等功、2015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三等功及全市公务员考核个人奖励、2016年度G20峰会安保工作个人嘉奖、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余文凌同志长期参与我市公安信息化体系构建涉及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及安全体系、运维体系、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实施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对工作仍然做到热情不减、标准不降。由于职业特殊性,加班加点已成常态,他努力克服各类困难,主动承担大量的工作任务,就连他儿子出生的时候因紧急公务而没陪在身边,他仍无怨无悔,因为他从事的是保障千家万户和谐安宁的职业。

一是着力推进安全运维管理工作。作为我市公安科技信息化最基础的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针对大量繁杂的运维管理基础工作,潜心专研、注重实效,按照科学化、信息化、集约化的运维管理思路,首创“1+3+N”的分级分层运维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运维管理手段、整合运维管理内容、创新运维管理方式,参与研发了信息中心机房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可控、可查,同时从机制上落实信息安全要求,建立了计算机终端每日通报制度和公安网络安全态势季度通报制度,实现了我市公安信息化基础软硬件长期高效、平稳运行。

二是加快推动公安大数据建设。他近年来一直全身心投入我市公安大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体系、安全防护等各项建设工作,参与了全市公安机关智慧皖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黄山公安科技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多个顶层设计的方案编制,为我市公安大数据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他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在数据、应用、机制等方面最大程度满足全市公安民警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业务需要,助力打赢了一场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是积极探索公安创新工作。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公安为民的理念,全力服务我市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积极投身公安创新项目建设,参与了《民爆企业安全作业动态监管系统》《黄山市公安检查站管理系统》、《信息中心机房管理系统》等创新型信息化系统建设,指导了区县公安机关《警E采》《流口、群租房动态感知系统》《二维码智慧门牌》等创新项目建设,并在全国、全省公安应用创新工作中获得了多个奖项。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切实解决我市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赋能最后一公里问题,余文凌同志专精覃思、熟思审处,创新了公安科信部门主动高效便警工作机制,打造黄山公安科信互联网+”服务线上新模式,实现了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服务全警的目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正是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他的履历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凭着自己对公安科技信息化事业的满腔热情,为全市公安科信事业奉献着青春与才智,并在奉献中不断地塑造和完善自我,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感人故事

有为争有位,有位创有为,余文凌同志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干事创业要担当作为,要努力创新,要干成事、干好事就必须要多动脑、勤思考,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工作以来,余文凌同志多次参与各项安保信息通信保障任务,度过很多漫长、枯燥、艰辛的日子,最难忘的是跨度长达8个月之久的G20峰会安保工作。

一、立足实战应用,做好前期准备

G20峰会安保工作时间长、要求高、任务重,余文凌同志自受领信息通信保障任务后,就全身心投入到前期准备工作。20161月份会同G20峰会安保办成员前往杭州和上海考察检查站信息化建设情况,之后又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于4月底前完成了项目规划、需求分析、建设立项、方案制定等阶段性工作。

二、围绕系统建设,发挥专业技能

昱岭关公安检查站是安徽省环浙入杭三个重要站点之一,是G20峰会期间入杭的一道重要安全屏障。为确保安保工作顺利进行,余文凌同志紧抓建设任务要求,以网络通信畅通、视频指挥可达、核查核录流畅为基本目标,主动带领项目建设各方开展系统对接、调试、优化等工作,从日出到日落都可以看到他穿梭于昱岭关检查站和市公安局的身影,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基础网络、应急通信、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任务。

三、快速响应需求,攻关技术难题

任务中最艰巨的就是要在2个月内完成公安检查站管理系统的研发、测试、上线,为了保证系统质量和不影响工作进度,余文凌同志直接把床铺搬到到了办公室,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在反复专研、测试、优化系统中度过。经过不懈努力,他牵头创新研发的公安检查站管理系统终于上线运行,彻底解决了以往公安检查站勤务现场无法可视、查控工作难以掌控、信息化手段较为单一难题,为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全程技术保障,确保任务完成

在任务期后期,余文凌同志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直坚守在任务第一线。从6月份开始,先后四十余次赴昱岭关公安检查站,现场对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了任务万无一失。

他,为了大家而放弃小家,但他从来没有犹豫过。任务期间,他几乎每天很早就到单位,下班回家已经是披星戴月,更别说照顾正在坐月子的老婆和嗷嗷待哺的女儿,每天也只是匆匆看见女儿一面。然而,他又何尝不想亲自照顾妻子和孩子?他常自责没有尽到当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愧对妻子和孩子。虽然,作为丈夫和父亲,他让人觉得是不称职、不合格的,但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人民警察,他是模范的,是值得大家赞赏和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