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一场关乎三潭枇杷产业发展的“田间课堂”在歙县拉开帷幕。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潘海发研究员、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站长高霞,歙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童秋云等省市县农技专家,深入歙县三潭枇杷种植基地,以“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的务实作风,赋能歙县三潭枇杷产业甜蜜升级。
一、靶向破题:用“发展思维”锚定产业升级方向。
站在绿意盎然的枇杷园里,专家组将产业发展的目光投向长远,把调研指导与区域竞争优势紧密结合。眼下正值枇杷幼果膨大关键期,专家们手持修枝剪,现场示范春梢打顶技术,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控制春梢生长,能让养分集中供应果实,这可是提升枇杷品质的关键一步”;在疏果环节,专家们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详细剖析“留优去劣”策略;“科学控制单枝挂果量,对提升果实糖度、果径等核心指标至关重要,这就如同给果树减负,适当疏果能让养分集中供给,果实自然又大又甜”。专家们的讲解,为三潭枇杷产业提质增效明确了方向,也让果农们对丰收充满期待。
二、躬身实践:以“奉献情怀”践行服务初心。
当城市的人们还在享受悠闲的周末时光,专家团队早已将个人休息时间转化为服务果农的“黄金时段”,今年前期,歙县气温比往年偏低,露地栽培的三潭枇杷仍处于幼果期,这让病虫害防控形势更为严峻。在枇杷园里,专家们耐心地向种植户讲解炭疽病、叶斑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病规律与症状识别技巧,手把手传授防治方法。走进歙县三业茶菊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大棚,此时枇杷已进入转色期,专家们敏锐地发现少量枇杷出现了生理性病害日灼病:“未来几天可能出现高温天气,一定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当温度升高时,及时采取通风遮阳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日灼病的发生”;专家们的提醒,让种植户心里一暖:“专家不仅手把手教我们修剪疏果,还帮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管护方案,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种植户的话语,道出了对专家们的感激与信任,也见证了农技工作者躬身实践、服务三农的奉献情怀。
三、实操传授:用“实干作风”破解生产难题。
“疏果不是简单摘果,每根枝条留几个果、选哪些果保留,都关系着最终收成!”潘海发研究员边示范边叮嘱。从确定疏果时间,到辨别优质果与劣质果,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他们详细说明过早或过晚疏果对果实生长的影响,强调要保留果形端正、果面光滑、无病虫害的果实,去除畸形果、小果、病果。 为了让果农真正掌握技术,专家们随机选取几棵树,让果农亲自上手操作。看到果农手法不对,专家们立即纠正,耐心讲解要点,这种摒弃“纸上谈兵”,通过现场实操、一对一答疑的方式,将复杂的技术要点转化为果农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切实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歙县三潭枇杷作为安徽省重要枇杷产区,此次省级专家“把脉定向”、市级团队“精准滴灌”、县级力量“织密网络”三位一体、三力齐发的服务新模式,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实现“减损提质、稳产增效”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更通过务实举措推动歙县特色果业的发展。专家团队带来的不仅是即时管护方案,更是为特色产业装上了智慧大脑,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正是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
撰稿|方雪飞、高霞
二审|方爱芳
三审|方爱芳